返回

人人都爱马文才

首页

321.出人头地

反正重孙和重孙女,都是一样的意思,花木兰的丈夫是入赘的同袍,孩子都姓花。

刹那间,就见得刚才还一脸如丧考妣的祝英台瞪大了眼睛,两眼直冒精光地看向花夭。

花木兰的后代!

“在下自然是仰慕那位花木兰将军的。”

马文才听得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松了口气,他自动忽略了兰陵公主问他是不是仰慕这个花将军的话,而是托词仰慕古人。

“不过,这首诗并不是在下作的,而是在下这位好友在学馆里所诵……”

他指着祝英台。

“在下只是看他紧张到说不出来话,替他代诵而已。”

姚华在学馆的经历是必须要保密的,他应当不会四处宣扬此事。

马文才轻飘飘将球又抛回了祝英台身上,向着上首的太子拱了手:“太子殿下,请宽恕臣的孟浪。”

“无妨,无妨。”

太子听到这首辞便知道是祝英台作的,这就是英台定品的那首乐府,也正是因为这首乐府,他才召祝英台上京。

今日斗诗,动辄几首、十几首,哪里有那么多人有曹植之才,多半是平日里的存货,拿来在这种场合用的。

这种行为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,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,当听说这首木兰辞是祝英台所作后,便纷纷转而夸赞起祝英台来。

“这首辞并非我作,是根据北方的长调所改,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个记录者。”祝英台脸涨得通红,讷讷地解释:“这首辞本就是北方来的……”

“然而我们在北方并没有听过这首乐府辞。”

兰陵公主笑着说,“花将军,你听过吗?”

花夭看了眼祝英台,面不改色地说:“我听闻过类似这样的鲜卑长调,但汉文的,这还是第一次听见。”

两国斗诗,谁也不想将关系弄僵,于是有人出来圆场,夸赞祝英台虽是南人,却对北风颇为精通,这是一种少见的才能。

尤其他年纪虽小,做出来的诗辞风格却粗犷豪迈,语句质朴动人,颇对北朝人的胃口,当下就有人请祝英台按照这个风格再来几首。

说是喜欢她的风格要再来几首,其实也是考验的意思。如果她只是瞎蒙得到了一首关于北方的民歌,这场比试,自然是魏国更胜一筹了。

祝英台前世最崇拜花木兰,也就对北朝民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,能熟练地背诵很多有关北朝的民歌。

北朝的胡人原本就爱唱歌,无论是骑马打仗、婚丧嫁娶,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会留下歌谣,但他们和南朝不一样,他们这些大多是即兴创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